融通资产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沪京深穗领跑
5月19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从不同区域、不同能级城市表现来看,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市,以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和地级市在市场环境上的得分最为接近,整体表现均衡。
从城市排名看,参评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均为东部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占据半数,上海蝉联排名第一。其他地区城市则呈现明显追赶趋势,武汉、成都等城市得分排名位列前15,西安创新环境排名跻身前5,合肥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均进入前10。
从综合得分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天津和武汉位列前10位;地级市参评城市中,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泉州、石家庄、海口和南昌位列前10位。
上海蝉联排名第一
评估结果显示,东部参评城市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均值领先其他区域,参评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均为东部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占据半数,上海蝉联排名第一。
其他地区城市则呈现明显追赶趋势融通资产,武汉、成都等城市得分排名位列前15,西安创新环境排名跻身前5,合肥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均进入前10。
但同时,西部和中部参评城市在政策落实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问卷数据显示,反映政策“够不着”(34.15%,31.42%)、“落不了”(37.00%,39.74%)问题的企业占比相对较多,而东北地区企业在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18.84%)、规范涉企行政执法(17.62%)等方面反映较多。
从综合得分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天津和武汉位列前10位;地级市参评城市中,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泉州、石家庄、海口和南昌位列前10位。
从进步情况看,保定、长春、济南、呼和浩特、海口等5个城市通过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综合得分排名提升幅度居参评城市前5。
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综合表现较优的城市
地级市参评城市中综合表现较优的城市融通资产
参评城市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主要经验做法包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助企扶企服务、支持企业海外市场拓展。
在长三角,不少城市有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特色做法。例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南京市探索环评“打捆”审批改革,对同一园区内同类建设项目、同一建设单位内同类建设项目、同一行政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允许统一编制一本环评文件。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上海市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实现“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方面,苏州市纵深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建立以“三跨四清单”为基础的模式,充分提升经营主体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宁波市探索“执法观察期”机制,设立10天到60天不等的执法“观察期”,落实整改并经评估后可依法不予处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方面,南京市搭建“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网络,构建“1+5+N”线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苏州市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之家”,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帮助企业与政府、高校、金融投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进行对接交流。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从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同步发力,加速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合肥市成立5个市级、13个县区级、31个“一对一”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差距持续缩小
《评估报告》显示,从5大类环境看,各参评城市的市场环境得分离散度最低,反映出各城市在市场环境上的差距持续缩小。
近年来,各参评城市深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公平竞争审查,着力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加大力度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问卷数据显示,九成以上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均表示满意。
同时,各参评城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服务实体经济,44个参评城市的综合信用指数较上年有所提升。整体来看,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市场环境优化成效显著。
评估结果显示,副省级以上城市综合优势突出,在全部参评城市综合排名前10位中占据9席,且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均值皆高于地级市参评城市。其中,在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19个副省级城市拥有的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占50个参评城市总数的55%,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总数的76.52%,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总数的82.07%。
超七成副省级以上城市已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比地级市高出五成,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区县覆盖率均值达82.03%,比地级市高出21.36个百分点。
同时,部分地级市实现差异化突围融通资产,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成功跻身参评城市前20。但大部分地级市在营造创新生态、获取政策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恒利配资 关税战下 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背后的底气
- 下一篇:没有了